摘要: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引领下,中非关系不断升温,双方经贸、文化、教育往来不断增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强调,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在于将人才红利转化为助力本国现代化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引领下,中非关系不断升温,双方经贸、文化、教育往来不断增加。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通过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强调,中国和非洲发展振兴的关键在于将人才红利转化为助力本国现代化发展的动能,并指出将继续实施“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计划”,中方将在农业、渔业、航天卫星、计算机、医药、公共健康、工程、油气技术等方面支持非洲国家人才培养。
近年来,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有效推动互联互通,农业、铁路运输和高新产业的发展为非洲国家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同时,中国加强同非洲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提供技术人才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支持,助力非洲国家的人口红利转化为发展优势,促进了非洲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
鲁班工坊是中非教育和职业培训合作重点项目之一。目前,中国已在15个非洲国家建成了17个鲁班工坊,设置了机械、铁道等专业,对接非洲工业化和中非产能合作需求,促进当地民众就业。一些中国企业在大型工程项目下组织的短期培训、中国政府援建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对非洲职业技术人才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非洲国家普遍面临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这严重制约了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亚太国际商贸(吉林)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景祥忠表示,为了帮助非洲培养技术人才,促进当地青年人就业,公司将与吉林省易营职业培训学校开展10+1中非高校合作项目。该项目将以多家国内外知名商学院和亚太国际商贸(吉林)有限公司为依托,开展非洲商业领袖研修班和学历型教育项目,在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服务、农机维修服务、农资销售、农业观光等方面展开职业教育,旨在为非洲国家的就业和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中国企业在积极拓展非洲市场的同时,着力培养当地职业人才。景祥忠表示,近年来,公司与贝宁、加纳和中非共和国等非洲国家展开深入合作,致力于推动非洲职业教育的发展。中非职业教育合作,使得中国的技术和教育资源得以在非洲落地生根,进一步推动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