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教 > 技术|

安徽长丰(双凤)经开区:练好“内功” 全力冲刺国家级

作者:XXX 编辑:牟财源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3-13 02:35
摘要:■ 本报记者 许 霞 / 张 宇 刘明俊2024年末,《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揭晓,位于安徽合肥北城的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15位,在安徽省级开发区中居第一。作为安徽拟

■ 本报记者 许 霞 / 张 宇 刘明俊

2024年末,《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报告2024》正式发布,“2024中国省级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百强”揭晓,位于安徽合肥北城的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排名跃升至全国第15位,在安徽省级开发区中居第一。

作为安徽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的省级开发区之一,长丰(双凤)经开区被长丰县、合肥市乃至安徽省寄予厚望。长丰县更是举全县之力支持长丰(双凤)经开区争创国家级经开区,实现平台能级新跃升。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不负厚望、厚积薄发,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卓越成效。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不仅在安徽省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蝉联综合排名第一,实现“六连冠”,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组织的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中蝉联第一,还获评2024年省级经济开发区亩均效益领跑者第2名。

在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大潮中,长丰(双凤)经开区展现出勃勃生机与雄心壮志,在产业、项目、科创、环境等方面,都拥有充足的底气向更高的平台冲刺。

梅冲湖鸟瞰图 陈超伍 摄

瞄准核心赛道

筑起产业新平台

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对“核心赛道”的定位愈发清晰——大力构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家居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服务业的“三主三新”产业发展新格局。

为了在“核心赛道”上跑出好成绩,长丰(双凤)经开区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招商引资工作,引来了更多“源头活水”。

譬如,在与比亚迪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长丰(双凤)经开区通过精准对接需求,引入了一批“填空型”企业和“补充型”项目,有力促进了现有产业链条的完善和延伸。国内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银轮股份,就在长丰(双凤)经开区投资3.8亿元建设了140万套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项目,产品矩阵横跨前端散热模块、集成模块、水冷板等领域。

“我们与合肥五六家主机厂都有合作,属地化生产后,客户都在周边,运输只需要三四十分钟,实现降本增效。”安徽银轮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苍海表示,银轮股份不仅仅是在安徽建一个工厂,而且是要打造一个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重要基地,把安徽银轮打造成股份公司在全国的标杆。

据统计,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共新签约项目50个,协议投资额达132.9亿元,亿元以上项目25个,其中50亿元项目实现新突破。

随着一大批优质项目的接续导入,长丰(双凤)经开区进一步夯实园区平台,依托华恒生物、恒鑫生活等骨干企业,着力打造合肥(长丰)生物制造产业园,成功获批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5家合成生物项目已签约落户。

“2025年,我们加速推进合肥(长丰)生物制造产业园建设,目标是构建‘一核三区’的空间布局,即合成生物创新中心和小试孵化片区、中试加速片区以及科创公园片区。”长丰(双凤)经开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预计将招引至少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将超过30亿元;累计入驻项目将达到10个以上,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

此外,长丰(双凤)经开区正在创建中国(安徽)—泰国“两国双园”核心发展区,签署中泰“两国双园”合作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中泰“两国双园”建设、招商和运营等各项工作,产业平台国际化合作迈出坚实步伐。

华恒生物研发人员正在进行实验 姜朝洋 摄

聚焦项目建设

积蓄增长新动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随着一个个项目建设、竣工、投产,长丰(双凤)经开区积蓄了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

2024年,园区企业安徽中科都菱商用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情况下,积极出海发展,国外客户已经遍布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多个地区,并参与了联合国项目。目前,中科都菱正大力建设4号和5号厂房,预计2025年8月建成投用。

开工、建设、竣工、投产……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项目建设硕果累累——不仅实现了银轮新能源、欧丁智能等6个项目新开工以及通盛能源、双凤高标准厂房等13个项目竣工,还有14个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宇桥生态科技园项目(一期)主体结构封顶,双凤智谷产业园二期即将开工建设。

要素保障有力,是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的重要原因。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完成了新美材料、欧丁智能等9宗“标准地”,共计412亩土地挂牌出让。此外,园区还完成土地整治占补平衡项目立项60亩,备案入库净增耕地55.6亩,增减挂钩项目立项复垦142亩。这些举措既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又为优质项目的落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还以满腔热情推进城市建设,共完成7个市、县级大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含续建),总投资约16亿元。特别是合肥市轨道交通8号线于12月开通运营,引领长丰(双凤)经开区跨入地铁时代。

随着项目建设加速,长丰(双凤)经开区承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产城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华信电动科技生产车间 桑 琳 摄

突出科技创新

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近年来,长丰(双凤)经开区深化科技创新机制改革,构建“大科技”格局,建设了一批优质科创平台,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安徽富通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看家本领”不容小觑。走进该公司展厅,大屏幕上显示着该公司为江苏盐城、黄山屯溪浯村等建设的负压污水收集系统各项信息,真空泵运行状态、分离器液位、工作液温度等数据。

富通环保总经理邹玉莹介绍说,富通环保联合合肥工业大学攻破了真空界面阀这一关键部件的核心技术,实现了进口替代;公司是国家标准《真空排水集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的主要参编单位,已获授权知识产权69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如今,富通环保的技术和产品方案已广泛应用于石化、烟草、医药、城市建设等领域。如真空污水系统具有投资小、工期短、管线灵活、爬坡能力强,收集率高、密闭无泄漏、不易堵塞和智能运维等特点,建设成本比传统方案节约25%。安徽桐城知名的六尺巷、合肥知名景区三河古镇就采用了富通环保的方案,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创新的热土,需要生态的支撑。长丰(双凤)经开区着力优化科创生态,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开展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研发应用,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不断点燃企业研发创新的热情。

为充分汇聚创新资源,长丰(双凤)经开区积极建设科创平台,推进与大院大所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企业梯度培育。科大硅谷园区在长丰(双凤)经开区启动,完成首批全球合伙人及项目签约。华升泵阀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智慧农业谷获批省级博士后工作站。

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354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户;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累计16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企业研发中心2家。在安徽省工信厅公布的2024年制造业“揭榜挂帅”招才引智专项攻关任务揭榜企业名单中,长丰(双凤)经开区有4家企业上榜。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长丰(双凤)经开区全面赋能新型工业化,依托节能环保产业,获批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并获得省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助力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如今,长丰(双凤)经开区已汇聚省市级智能工厂15家、数字化车间217家,“智改数转网联”呈燎原之势。在安徽省工信厅公布的“2024年安徽省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名单中,长丰(双凤)经开区企业安徽中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噪声治理产品制造数字化车间以及安徽鸿路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焊接数字化车间上榜。

在工信部公布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名单中,长丰(双凤)经开区的安徽舜禹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与合肥水务集团共同申报的节能错峰智慧供水系统入选2024年度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是唯一入选的水务类装备产品。

中科合肥智慧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项目 姜朝洋 摄

围绕经营主体

打响“双凤行”品牌

2024年,长丰(双凤)经开区提出打造“双凤行”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用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造最具含金量的“双凤名片”,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对于企业的合法诉求,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行”。

这意味着,要变“摆手”为“牵手”,推行“首问负责制”,企业来办理和咨询相关事项,即使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的,也要领着企业去找相关部门办理好解决好。长丰(双凤)经开区还成立了督查办,针对交办事项进行常态化、动态化跟踪监督,确保服务企业落实到位。

这意味着,长丰(双凤)经开区要与企业一路前“行”,与各类企业、企业家同甘共苦,心连心、肩并肩,主动搭好舞台、提供政策支持,全力营造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让每一位到双凤的投资者都能够放心、安心发展。

“双凤行”,真的行!这些年,不管是长期在长丰(双凤)经开区生产经营的企业,还是新落户的企业,都因园区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而受益。

譬如,落户园区不久的合肥协力液压科技有限公司在某次项目投标过程中需要尽快完成项目备案。正常的备案周期为3~5天。长丰(双凤)经开区经济发展中心得知后,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及时对该项目备案申请作出回复。最终,该项目备案工作在申请当日中午审批通过,成功助力协力液压公司圆满完成项目投标。

“经开区管委会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组织开展研讨座谈、科技创新推广以及市场转化,对接上游供应链以及下游客户资源,帮助企业进行项目落地和成果转化。”邹玉莹介绍说,通过园区推荐,长丰县杨庙马郢村的污水处理采用了富通环保的方案;开发区某制药公司计划2025年新上两条生产线,将新增两套设备,也联系了富通环保,将其产品纳入采购立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长丰(双凤)经开区全体干部职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助力园区企业开足马力抓订单、忙生产、拓销路,开启新征程。

引领区域发展的新风尚,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奋力冲刺国家级经开区,双凤一定行!


责任编辑:XXX 编辑:牟财源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跟着总书记足迹“瞰”林海

频道精选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0-31700032   处置流程 监督电话:13810306889 

Copyright © 2012-2025 康旅商报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06526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穗埔字第200号

Powered by RRZCMS